印染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印染资讯政策法规

棉花收储政策将如何改革?

发布时间:05-06 16:06 来源:印染在线 点击:

2011年,在棉价上演大起大落的过山车行情之后,棉花收储政策应时应景而生。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了快3年,这一政策在发挥稳定棉价功能的同时,自身的诸多弊病也一一暴露。首先,干预市场过度,致使市场机制弱化,棉纺企业难以拿到质优价廉的棉花,且有人利用高收低抛的差价,做起转圈棉的生意;其次,与收储政策相配套的进口棉配额管理制度,在限制低价外棉涌入的同时,由于存在利益空间,配额倒卖早已是业界潜规则。最后,收储的资金来自农发行贷款,收储和放储的差价则由财政部补贴。庞大的收储棉耗资巨大,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压力。众多弊病凸显,新政策的出台已是大势所趋。

正酝酿直补政策

中纺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算了一笔账,2011/12年度收储313万吨,收储价为19800元/吨,耗资619.74亿元;2012/13年度的收储价提高至20400元/吨,收储量累计高达650万吨,耗资1326亿元,两年累计收储量963万吨,合计耗资1945.74亿元。“收储资金来自农发行贷款,收储和放储的差价由财政部补贴。收放储差价加上仓储、管理、人员等费用,一吨棉花国家大约倒贴3000元,1000万吨就是300亿元。如果改用直补政策,可能只需要花费其中的1/3甚至更少,便可达到保护棉农、稳定市场的目的。”高勇如是说。


高勇表示,我国现有的棉花政策,不管是进口棉配额、滑准税还是收放储,出发点都是为了保护棉农利益。但在这几年的实施过程中,棉农利益并未切实受到保护,收储受到的多是企业加工好的皮棉而非籽棉,大部分利益被从压花厂到棉花营销企业的中间环节获得。另外,由于原料成本太高,一些纺织企业受到很大的损害。


据记者了解,国家高层领导已表态“目前的棉花收储政策已经不能再继续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等有关部门正在就直补政策进行调研,下半年有望启动试点,明年或将正式推广。但目前还存在的种植区域分散、面积不明确,如何保证直补资金最终能补贴到种植农户的手中等问题,在补贴方式上,具体是按亩补还是量补、是否选择试点,还没有形成最后意见。“直补政策要实行最早也要一年以后,目前主管部门正在研究政策细节,下一步可能会进行试点,一年以后可能推广。新疆是我们推荐的热门试点地区之一。”高勇表示。


纺织业资深专家汪前进则分析称,如果在目前国际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较大幅度地调整临时收储政策,棉花价格有可能产生巨大波动,整个纺织工业链条承受的风险和压力或许更大,因此即将实施的《2013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应该不会再进行大的调整,应该是对2014年度棉花收储政策进行调整。而收储政策也不一定全取消掉,或者将与对棉农直接补贴的形式并行使用。

最终为了市场化

收储改直补,就是只对种户进行补贴,而不直接控制棉花的供应和棉价的涨跌。业内人士分析称,棉农直接拿到补贴,种植积极性高了,未来种植面积可能会有所扩大,相应棉花供应也会增加,市场价格将往下走。


中国银河期货公司棉花产业部总经理张洪洲表示,如果棉花政策由收储改直补,国内棉价将逐步回归市场,与国际棉价接轨。“直补之后,国内棉价将逐步回归市场,与国际棉价接轨。在国内各种政策的综合作用下,未来国内棉价应该是缓慢下降的。”张洪洲认为,由于内地棉占全国棉花产量不到40%,而且品级低,因此即使种植户在明年种植之前拿到补贴,棉价下降不会一夜之间到来,而是个长期过程。


对于直补政策,中证期货分析师陈静认为它并非最佳方案,纺织业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不能靠打价格战,而要进行技术研发和品牌的树立。此外,从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市场的问题就用市场手段来解决。陈静表示,企业要有风险控制意识,可借助金融工具规避一定的市场风险。“我们提倡直补政策,是为了打破当前制度,更多实现市场化。直补政策也不是最好的调控政策。”高勇表示,我国棉花产业的最终出路,是走出小农经济式的种植模式,实现规模化、机械化和产业化发展,提高棉花质量,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国际商报)


  • 下一篇:
  • 上一篇:

在线投稿

头条推荐

    在线投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