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朔尔茨的访华是成功之旅”“德国产业界有充分理由不与中国脱钩”“德国的亚太战略:在推动多元化,但不与中国脱钩”……17日,国际舆论场关于德国对华政策的话题仍在持续。无论在欧洲,还是世界,德国的地位都举足轻重,在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当下,它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关系牵动世界。在德国国内,今年以来也出现有关德中关系的大辩论,支持对华合作的理性声音力压其他杂音。其中最受关注的人物之一就是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首席执行官薄睦乐(马丁·布鲁德米勒)。
薄睦乐1961年出生于斯图加特。他分别于1985年和1987年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获得化学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完成博士后研究后,薄睦乐加入巴斯夫。而巴斯夫与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885年。“从那时起,巴斯夫就是中国忠实的合作伙伴。”薄睦乐曾在公开场合表示。
薄睦乐与中国“交情”匪浅。德国《南德意志报》称其为“中国的理解者,卓越的中国解释者”。出于工作需要,薄睦乐在中国香港工作了近十年。他常常提起自己的这段工作经历,并对中国赞不绝口。他曾表示,那里的人活力无穷,积极向上。
常被媒体提到的一点是,薄睦乐还曾担任重庆市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成员,并获得“重庆市荣誉市民”称号。时任重庆市外事侨务办副主任王雯称,薄睦乐自2006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巴斯夫集团在重庆投资,使西部地区最大的外资项目——MDI一体化项目顺利落户重庆。此外,期间,薄睦乐还就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提出了多项切实可行的建议。
在薄睦乐看来,巴斯夫集团的经济福祉取决于中国。即便薄睦乐成为巴斯夫的“掌门人”后,薄睦乐在中国的重要事务上也一直亲力亲为,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可见一斑。2018年,薄睦乐陪同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出访中国;今年9月初,薄睦乐专程从德国赶赴中国,参加巴斯夫集团在广东湛江投资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首套装置投产仪式;前不久朔尔茨到访中国时,他又第二次争取到了随总理到访中国的机会。
作为中国化工领域重要的外商投资企业,薄睦乐领导下的巴斯夫始终活跃在中国市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具活力的石化市场之一,也是巴斯夫在全球重要的战略市场。”
目前,中国是巴斯夫全球第二大市场,但薄睦乐仍带领巴斯夫在中国寻找新机遇。2019年9月,巴斯夫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签约重点项目,借助当地的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尝试离岸转口贸易新形态;巴斯夫还升级了上海设计中心,将其建成共创中心;今年9月,巴斯夫更是计划2030年前在广东投资100亿欧元,建设一体化基地项目,这也是德企在华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
巴斯夫的决策透露着薄睦乐对中国市场的信心。这种信心来源于中国市场的高盈利和稳定性。即便是在疫情反复和国际局势不确定的背景下,巴斯夫在中国的盈利状况也相当可观。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薄睦乐说道:“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依然强劲,巴斯夫也从中国不断扩大的市场准入政策中获益。”
德国《世界报》称,德国政界和商界的不安情绪越来越高。就反对中德经贸交往的声音,薄睦乐表达了不同观点,他在10月26日公布巴斯夫第三季度财报时表示:“我们的结论是,扩大在那里(中国)的投入是有利的。”
薄睦乐对“抨击中国”不满,并呼吁德国政府制定“弹性战略”。据德国电视一台网站报道,薄睦乐表示,中国已成全球第二大以及最具活力的市场,“与中国的关系对德国经济至关重要”,退出中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他希望在中国进一步发展并继续投资。
在接受《法兰克福汇报》采访时,他也曾称,中国是许多德国工业的重要市场。如今中国在全球化工行业中约有45%的份额。到2030年,中国有望占据全球化工市场的半壁江山,届时全球化学品产量增长的大半都将来自中国。“我们愿意离开中国吗?我们能够离开中国吗?”他反问道。
11月10日,薄睦乐等8位德企高管在《法兰克福汇报》上发表署名文章“退出中国将令我们失去机会”,文中写道,合作共赢才是德中经贸的主旋律,政治因素不应该成为阻碍。继续利用中国的活力来促进欧洲发展,才符合德国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