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无印良品在中国真的把“無印良品”的商标丢了——至少,以后在卖床单、毛巾等产品时是这样。
近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就无印良品侵犯商标权纠纷案,作出终审判决,判令良品计画、上海无印良品立即停止侵犯棉田公司、北京无印良品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在天猫“无印良品MUJI官方旗舰店”和中国大陆的实体门店发布声明以消除侵权影响,并赔偿经济损失50万元及合理开支12.6万余元。
目前日本无印良品已在天猫“无印良品MUJI官方旗舰店”挂出声明,部分产品的名称也从“无印良品MUJI”更改为“MUJI”。
北京“无印良品”起诉
日本“無印良品”侵权
据悉,2001年4月28日,海南南华实业贸易公司成功拿到了注册商标“无印良品”。
这个商标核定使用在第24类商品上,包括棉织品; 盖垫; 坐垫罩; 毛巾; 毛巾被; 浴巾; 枕巾; 地巾; 床单; 枕套; 被子; 被罩。
2004年,这个商标转让给了棉田公司。棉田公司下面投资了一家公司,叫北京无印良品公司,这家公司是2011年成立的。
日本无印良品的店里卖的浴巾、面巾、被套、枕套、毛圈毯、浴室用脚垫等,都打着无印良品的招牌,但是这些品类的“无印良品”商标,却在棉田公司和北京无印手里。
2015年,这两家公司把日本无印良品给告了,用的就是上面这一枚“无印良品”商标。
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在浴巾、面巾、浴室用脚垫等被控侵权商品及商品包装上和商品宣传推广中使用与涉案商标相近似的“無印良品”“MUJI無印良品”“无印良品MUJI”标识,侵犯了原告对涉案商标享有的注册商标专用权。
法院一审判决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在天猫“无印良品MUJI官方旗舰店”和中国大陆的实体门店发表声明消除影响,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50万元及合理开支12.6万余元。
良品计画、上海无印良品不服原审判决,上诉至北京高院,请求撤销一审判决,驳回棉田公司、北京无印良品的诉讼请求。
北京高院表示,注册商标具有地域性,被诉侵权产品在中国境内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后即已侵犯涉案商标专用权,良品计画作为被诉侵权产品的制造商应当承担相应侵权责任。二审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MUJI旗舰店发声明澄清
部分商品名称隐去“无印良品”
登录相关电商平台可以发现,如果搜索“无印良品”关键词,并不会像其他品牌旗舰店一样弹出顶部专属的半屏页面,而是只有商品链接。处于搜索最顶端的还是一则广告链接,非其旗舰店内商品。
在该平台的“无印良品MUJI官方旗舰店”中,日本无印良品已经在其首页的底部挂出“郑重声明”。
声明称,“無印良品”自1980年在日本诞生以来,株式会社良品计画在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地开设店铺,注册“無印良品”和“MUJI”商标。在中国大陆范围内,株式会社良品计画几乎在所有的商品·服务类别上注册了“無印良品”商标,但是仅在布、毛巾、床罩等商品类别的一部分上,被其他公司抢注了“无印良品”商标。因此,株式会社良品计画以及无印良品(上海)商业有限公司在中国大陆范围内,针对这些商品不能使用“無印良品”商标,但于2014年及2015年错误使用了该商标。
“为消除上述行为给北京棉田纺织品有限公司等造成的影响,我司已对上述商品的商标标注情况进行了整改。”株式会社良品计画以及无印良品(上海)商业有限公司在声明中表示。
此外,在该电商旗舰店中,部分商品已经在名称中去掉了“无印良品”字样,包括箱包、拖鞋、家居用品中的沙发、床上用品、织物的笔袋和桌垫等纺织品。
非24类商标商品则仍可合法使用“无印良品”字样
专家建议:合理布局避免风险
有分析表示,日本无印良品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没能提前布局注册商标,导致中国的“无印良品”商标被他人抢先注册。
日本无印良品一开始应对核心商标在中国市场注册情况做出全面的排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申请或改名等应对措施。
对此,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太平建议,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之前应该预先合理进行商标布局,应尽可能在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商品或服务类别有关的商品或服务类别上注册商标,从而预先防止其他企业的抢注。
有律师表示,这意味着以后日本无印良品在大陆只能称“MUJI”,而如果想使用“无印良品”商标,就只能从中国公司手中购买。
据港媒消息,北京棉田纺织品有限公司日前起诉日本无印良品母公司株式会社良品计划及其中国分公司无印良品(上海)商业有限公司侵犯其商标权并胜诉。
判决书称,
“无印良品”商标由海南南华实业贸易公司注册,核定使用在第24类棉织品、毛巾、床单、枕套和被罩等产品,有效期限至2021年4月27日,并在2004年7月21日转让给2000年成立的北京棉田纺织品。而北京无印于2011年成立,同年北京棉田授权北京无印在中国独家使用有关商标,涉案商标经过长期宣传和使用已具备极高的知名度。
(北京棉田纺织品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无印良品Natural Mill)
无印良品以后在国内或只能叫MUJI了。对于此次日本无印良品的败诉,有分析认为无疑为国外品牌们再次敲起警钟,在中国打击制假售假仍然是一件道阻且长的艰巨任务。
需要提醒的是:并非具有了注册商标就万事大吉了。我们在使用注册商标的时候仍然需要注意与他人注册商标之间的冲突,避免注册商标使用不当而侵犯他人商标权。另外,在进军海外市场前,最好是先花时间考察相关市场的近似商标情况,以防抢注发生,引起祸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