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产业很“老”,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古人类采用兽皮、树叶自制的服装,遮身蔽体这一举动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另一方面,它又很“潮”,是网络电商最早销售的品类之一,根据毕马威发布的研究结果,纺织服装在2016年以21%的交易贡献成为互联网零售的第一大品类。
目前,纺织服装行业整体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主要赛道已跑出众多上市公司,新的机会点主要集中在细分赛道。如何持续打造爆款、降低库存、控制成本、提升附加值,则是新兴品牌机会点所在。
经历了库存压力的洗牌之后,2017年,纺织服装行业整体复苏,适逢国潮风起,为新兴品牌提供了很多新机会。国潮背后,其实是新时代消费理念的更迭,具体到服装设计、生产、销售等产业链维度,国潮风下的纺织服装行业会演变出哪些新的变化呢?
2017年,“国潮”这一概念正式进入大众视野,但品牌和媒体对“国潮”概念诠释众多,并无统一的定义,总体来说,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维度:中国风+中国品牌。
根据《2018年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好感度调查报告》显示,84.4%的受访者对国产品牌的总体印象变好,国产品牌正面印象得到提升;75.8%的受访者2018年增加了对国产品牌的消费,比2017年上升了1.5%,比2016年上升了14.8%,消费者购买量增加。
国产知名大品牌开始注重自主设计,强调中国元素的设计与再造,助推“国潮”。李宁、波司登先后用中国风设计,登陆纽约时装周;安踏、太平鸟、海澜之家纷纷主打国潮时尚新款,吸引年轻一代。
目前引领国潮风尚的多为运动品牌,运动服装在年轻消费群体中迅速升温。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线下渠道销售额分别为465亿元、增长12%;线上渠道销售额144亿元,增长8%。此外,小众服装,如“古风”服装维持高速增长,已成为Z世代新潮。街头巷尾随处都能看见身着古风服装的Z世代,古风服装大有迈向常服的趋势。
中国运动服装市场快速成长,增速遥遥领先。2018年中国运动服装市场超40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0%,增速自2014年来不断加快;服装消费结构发生改变,2018年运动服装占整体服装消费比重攀升至12.8%,而在2013年仅8.8%。
运动服装的消费者年龄分布与国潮风消费人群重合度很高。《2019运动服饰行业消费者洞察》发现,消费人群以90后和95后居多,其中35岁以下人群占比近9成。Z世代,已经成为互联网和新品牌的主力消费人群。Z世代的线上付费习惯、网络依赖、积极消费、文化自信、注重标签和兴趣等特征,都给新品牌带来巨大机遇。
时尚运动服装已成推动快速增长的重要品类。当前对运动服装的要求,不再仅仅满足于功能性,而是强调功能性与时尚设计的结合。代表品牌有Particle Fever粒子狂热等,它们将科技功能性与时尚元素结合,并从生产、设计、理念到文化多方面融合,重新定义国产标签。
中性风成为近年来服装消费的新趋势,服装行业去性别化的特征已开始出现。从服装产业链角度,无性别服装,可谓一种新“品类”的突破。它开创了中性版型,男女同款,实现SKU的减少,降低库存和成本。
女性越来越酷,男性越来越精致。根据阿里平台的销售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女性购买西装的人数比率已大幅超越男性,而男性对于透视装、蕾丝等词汇的搜索量也有了较高增幅。在女装搜索关键词中,“宽松”成为了常见词;男装搜索的常见词则为“潮”。
个性当道,更多年轻人倾向于用小众服装去展现自己的个性。小众服装主要包括Lolita、汉服、JK制服等。
国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古风服装的盛行,汉服是古风服装最热门的选择之一。天猫《2018汉服消费人群报告》中显示,2018年购买汉服人数同比增长92%,汉服市场的总体主体消费人群已超200万。公开数据显示,产业总规模约为10.9亿元。
小众服装的消费者有较强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汉服文化社团高达2000多家,相比2017年的1300多家,两年间增长达46%。小众服装用户圈层化,其粘性更大,容易产生复购。
汉服商家数量持续增多。汉服资讯数据显示,2018年淘宝店正常运营的汉服商家已达815家,比2017年增长24.43%。
依托于国货品牌力和产品力提升而兴起的国潮风,无疑给服装行业注入新的设计主题和灵感。将国潮设计与三大痛点的解决相结合,预计当下服装行业将迎来三大机会赛道:运动服装、无性别服装及小众/国风服装。
伴随一级市场投融资环境的进一步成熟和中后期投融资项目的增多,纺织服装行业将有望迎来一批新的独角兽企业。
来源:纺织导报
印染在线整理报道
【品牌推广】合作热线:13822163378;13822163379
【会议预告】由印染在线主办的“第六届(2019)国际功能性纺织品及提高纺织品附加值技术研讨会”将于2019年12月与大家见面,欢迎论文投稿,欢迎良品展示,欢迎技术分享,欢迎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