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名作。如今这首千古绝唱已成了红豆集团企业文化的最好注解。而把王维的绝妙佳篇和红豆的企业文化巧妙地联系起来的人就是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
见到周海江,无法相信眼前这位一脸书生气的中年人是拥有十个子公司的大商人。1987年,周海江毅然辞去河海大学的教师工作,回到家乡无锡创业,这在当时曾引起轰动。二十年后,红豆集团已经成为涉及服装、橡胶、机械、地产领域,年销售额达143亿元,拥有两万多名员工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红豆集团倾力打造的“红豆”商标也成为中国的“驰名商标”。这一切都离不开集团总裁周海江的努力。
“艰苦几代人、持续创品牌”是红豆的品牌战略。周海江告诉记者:“企业品牌的知名度越大,企业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也就越大。而名牌有两大含量——文化含量和技术含量。技术含量,我们是通过引进装备,慢慢和国际品牌同质化来实现,同样重要的还有文化含量的打造。名牌的一半是文化,消费品牌就是在消费文化,我相信将来外国人必将以消费中国的品牌为荣,以消费中国的文化为荣。”在这样的品牌理念下,红豆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同类企业前面。红豆集团通过倡导“七夕红豆·相思节”,把企业文化建设上升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谈到这点,周海江兴奋地说,北京奥运会将在2008年8月8日开幕,正巧8月7日就是“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他要让中国的牛郎与织女走进奥运会,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登上国际舞台,而这也是中国民族品牌走向国际的关键一步。
说起品牌的形成,周海江说:“一个品牌的形成主要依赖于三个要素:产品知名度、企业的社会形象、经营者的能力和个人魅力。我们中国企业、企业家对这三个要素都比较重视,但是第二个要素的行动上要相对滞后。企业的社会形象也是企业文化的一种体现,一个有责任的企业不仅要营造和谐的企业内部环境,还要对社会负责,营造和谐的企业外部环境,提升企业在社会的诚信度和美誉度。”多年来,红豆集团非常注重社会形象,对所有售出产品负责到底,多为地方交纳税收、安置劳力、提供资助,仅为扶危助困累计捐款捐物就达五千多万元,今年还成为国内首家通过企业社会责任认证的企业。
周海江也是较早提出“新苏商”概念的民营企业家之一,他认为新苏商不但要注重实业和诚信,更要注重相互之间的团结和合作。周海江说:“在竞争激烈的现在与未来,民企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联盟是趋势。与浙江企业的联合性相反,江苏的企业单个实力很强,但是相互沟通比较少,相互之间的合作也不是很多,这是它的一个特性。我希望苏商能形成一个投资联盟,发现更多的项目,然后一起投资,这样可以在江苏的企业中倡导一种合作之风。”